干谒什么意思
干谒(读音:gān yè)是一个汉语成语,基本含义为:
为某种目的求见地位高的人。
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了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,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。文人通过写干谒诗,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才能,以期获得权贵的赏识和提拔。
例如,在《北史·郦道元传》中提到的“好以荣利干谒”,意味着有人为了追求名利而求见地位高的人。
干谒的行为有时会因为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而受到人们的嘲笑。例如,唐代诗人杜甫在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中提到“独耻事干谒”,表达了他对个人品德和尊严的坚持,不愿意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谋求官职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干谒在古代的具体实例有哪些?
干谒诗在现代的影响是什么?
杜甫如何拒绝干谒的诱惑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