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旦是怎么得来的
元旦,即公历的1月1日,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“新年”。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《晋书》中,它代表新年的第一天,即一年的开始。在中国历史上,元旦最初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春节。
在中国古代,元旦的日期随着历法的变更而变化,从夏朝到秦朝,元旦的月份从四月变到十月,从汉朝到清朝,元旦的月份又从十月变回到一月。直到1912年,中华民国成立后,决定使用公历,并将公历的1月1日定为新年,即元旦。1949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沿用了这个规定,将公历的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。
元旦不仅是新年的开始,也是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庆祝的时刻,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,如家庭团聚、互赠礼物、观看烟火等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元旦在中国古代是如何庆祝的?
元旦节在不同国家的庆祝方式有何不同?
1912年为何选择公历作为新年?